文化部推廣公民審議及參與式預算實驗計畫
中區桃米社區公民大會
- 時間:
104年12月16日(三) 13:30─18:00
- 地點:
桃米里集會所
- 出席人數:47人
- 議程表:
時間 | 項目名稱 | 內容 |
13:20
13:30 |
報到 | |
13:30
13:40 |
開場 | l 計畫主持人引言
l 說明本計畫相關資訊與會議規則 |
13:40
14:30 |
小組討論(一) | 自我介紹、對社區的認識和未來想像 |
14:30
15:30 |
小組討論(二) | 討論初步提案與想法 |
15:30
16:30 |
小組討論(三) | 聚焦提案及準備說明 |
16:30
17:30 |
提案說明 | 各提案人輪流報告 |
17:30
17:50 |
彙整入圍提案 | 討論決定8個候選方案 |
17:50
18:00 |
宣布入圍候選方案、後續事宜與用餐 | 宣布候選方案與編號、資訊公開管道、表決日期 |
- 各場次公民大會記錄
1、開場
首先由暨南大學張力亞老師,歡迎居民蒞臨。計畫主持人林國明教授與陳東升教授也簡短介紹本計畫用意,並向在場民眾致詞。之後由計畫助理蘇祐磊介紹本計畫目的、執行方式、今日會議目標、議程與討論方式,以及提案原則與經費運用限制等事宜。提案原則包括公益性與可行性,其中公益性意謂要對社區整體有益。經費支用相關限制以文化部提供之原則加以解說。可行性主要是指方案需在明年六月以前執行完畢,因此需考量經費、期程等規劃,不宜過於龐大繁複。由於現場居民可能未曾聽過說明,因此需要更為詳細的解說。此外,為鼓勵民眾發言,且考量居民可能提出短時間內不易成為提案的想法,因此也提醒他們,所有發想都會翔實記錄,作為日後社區發展的依據。
2、小組討論
該日共有四組,每組約6~8人,各有主持人與記錄協助討論。本議程約略分為三階段:主持人與居民先自我介紹,接著居民各自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便利貼,然後輪流發言。之後主持人與居民共同討論,依據各種想法的完整程度,將便利貼置於畫有「想法」、「願景」、「具體方案」三個階梯的海報紙上。
第二階段則針對每個想法,讓居民討論與提出補充意見,讓位於左邊的初步想法,逐步往右進階成為可執行的初步方案。例如一位居民只是覺得老人集會場所欠缺廚房,都是在戶外以簡易瓦斯爐烹煮大鍋菜,提議劃設料理區域。其他人便建議可以用家庭菜園供應食材,想法因此更為豐富。
第三階段先將未能成為完整方案的意見,歸類為社區發想,作為日後部落發展的依據。再將看起來較為可能提案的想法,考量方案公益性與可行性,在該組居民思考與討論後,認為符合這兩項原則的即為該組提案,在主持人與記錄協助下,製作方案海報並準備說明。
3、提案說明
各組準備就緒後,各提案人以5分鐘為原則,向在場民眾說明方案內容。該日居民總共提出「再現國樂風華」、「老人廚房與愛心菜園的故事對話」、「蛙ㄟ桃米小學堂」、「舞動新生命」、「美化桃米新意象 破水前行再出發」、「歡喜來逗陣」、「美麗桃米」、「歷史的桃米」、「友善彩繪美麗桃米」、「桃米農村小市集」、「樂鄰關懷安全」與「溝渠改善」等12個方案。
由於該日天氣冷,且已近晚餐時間,便讓在場居民稍做休息,享用由社區準備的餐點,之後一邊用餐同時聽取方案說明。
4、彙整入圍提案
由於「樂鄰關懷安全」與「溝渠改善」為提議增設紅綠燈與監視器,以及站牌旁邊水溝加蓋,本計畫經費可能無法支應,因此建議改為社區發想,請里長協助解決。其他提案部份內容可以互相整合,在與現場居民討論與確認後整併,決定候選方案為「再現國樂風華」、「社區菜園與老人共同廚房」、「蛙ㄟ桃米小學堂」、「美化桃米新意象 破水前行再出發」、「舞動新生命」、「桃米農村小市集」與「歷史的桃米」等7案。也提醒居民要在明年1月24日在此地聽取方案說明,並投票決定本次將優先執行的3個方案。